「真真假假假亦真」是從《紅樓夢》對聯「假作真時真亦假,無為有處有還無」演變而來,意思是指把假的當成真的,真的就變成了假的;把沒有的當成有的,有的就變成了沒有的。這句名言揭示了真假、虛實的相對性,提醒人們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,要深入思考其本質。
AI 摘要
「真真假假假亦真」是從《紅樓夢》對聯「假作真時真亦假,無為有處有還無」演變而來,意思是指把假的當成真的,真的就變成了假的;把沒有的當成有的,有的就變成了沒有的。這句名言揭示了真假、虛實的相對性,提醒人們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,要深入思考其本質。
來源
這句話出自中國古典小說**《紅樓夢》**中賈寶玉夢遊「太虛幻境」時,所見到的對聯。
具體涵義
假作真時真亦假:當我們把虛假的事物當作真實的,那麼原本真實的東西,在這種情況下反而顯得虛假。例如,用虛假的宣傳來包裝一個產品,當消費者被誤導後,原本真實的產品品質也變得不再重要。
無為有處有還無:當我們把不存在的事物視為存在的,那麼本來存在的事物,最終也會變得好像不存在一樣。例如,過度的執念或夢想,可能導致現實中的一切努力都變得徒勞無功,最終一場空。
深層哲理
這副對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,說明真與假、有與無並非絕對,而是相互轉化、相對存在。
它提醒人們在面對紛繁複雜的現實時,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事物,以免被假象所蒙蔽。